English

怎样培养中国第一批MPA

——访清华大学王孙禺教授
2000-05-13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宋晓梦 我有话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MBA(工商管理硕士)不仅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及工商界、企业界已尽人皆知,而且普通百姓对它也不再陌生。然而MPA(公共管理硕士)在国内却至今鲜为人知。对于这个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角色今年将在中国如何纳入高校研究生教育并将走进社会舞台,清华大学王孙禺教授回答了记者的有关问题。

记: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MPA以及它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

王:MPA就是公共管理硕士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作为一种专业学位,MPA最早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且越来越复杂,从而对政府官员及公共机构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挑战,促进了公共管理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蓬勃兴起。现在,它已经在欧美及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流行开来,它在国外的地位可与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地位等量齐观。国外的MPA教育尽管模式多样,但在总体上以招收政府部门及非政府部门的在职人员为主。MPA是一种应用性而非学术性的研究生学位,毕业生主要是到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的民间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管理工作。

记:MPA在中国登陆的具体背景是什么?

王:在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和领导下,我国的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正在得到迅速发展。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在中国设立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并初步决定于2000年10月前后进行首次MPA联考。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背景下,政府职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从传统的“干部”角色转变到现代公务员的轨道上来。从不久前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最近几年晋升的处级公务员,迫切需要改变目前知识结构不适应工作的被动局面,需要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理论、政策分析方法、经济管理知识、法学理论和相关的实用性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因此,通过培养MPA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是国家在新的形势下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对国家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加快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专业建设的步伐提出的一项重要与紧迫的任务。

记:“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王:受工商管理学等一些现代管理学科的影响,公共管理学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从管理学、经济学视角来研究管理问题,在重视定性分析的同时更强调定量分析。另外,较之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的涉及面更宽,除了涉及政府部门的管理,还包括非政府的民间公益性组织的管理。

记:现在清华大学正在申请MPA学位授予点,面向社会招考MPA。你们将怎样培养中国第一批MPA?

王:我们将按世界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趋势,走大融合与专业化并重的道路。按照学位委员会的规定,这门学科下辖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管理、社会保障和土地资源管理五大二级学科。在课程体系方面,我们将重视多学科的渗透,重视管理学、经济学和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实习式教学;学制为2-3年;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强调多学科背景、专职与兼职、专家与官员等多方面的合理搭配:论文选题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成果,也可以是较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内容要有现实性、应用性,体现学生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